
2001年11月3日,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来黄骅视察。

黄 骅 市 区 交 通 图

从 渤 海 湾 走 向 世 界
8000年前,大海从这片土地上退去;2100年前,黄河在这片土地上奔流入海;1945年,这方土地以英雄的名字命名;1989年,这里迎来撤县设市的春天。她就是大海与黄河共同孕育出的英雄的滨海新城,素有“渤海明珠”之称的黄骅市。
黄骅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,介于北纬38°09′— 38°39′,东经117°05′—117°49′。东临渤海,西连沧县,南接孟村回族自治县和海兴县,西北靠青县,北倚天津市,是南达齐鲁、北通京津之咽喉要地。广46千米,袤55千米,面积1544.7平方千米,拥有65.8千米海岸线。2012年,辖10个乡镇,3个街道办事处,327个行政村,28个居民委员会和1个省级开发区,市治黄骅镇。全市常住人口464957人,有30个民族,汉族人口占94.96%。境内有沧州市属3个经济工业园区。
黄骅属温带季风气候,因临渤海而略具海洋气候特征,四季分明。季风显著,常年盛行西南风,年均风速3.1米/秒。光照充足,年均日照时数2569.7小时,年总太阳辐射量125584/平方厘米。降水适中,且多集中在夏季,年均降水627毫米。夏无酷暑,冬无严寒,年均温度12.5℃。
黄骅为沿海新兴城市。民国25年(1936年),由沧县、盐山两县析设新海设治局。民国26年(1937年),改新海县。民国31年(1942年),析置青城县。民国33年(1944年),新海县与青城县合并为新青县。民国34年(1945年),为纪念于境内牺牲的八路军115师教导六旅副旅长兼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黄骅烈士易名黄骅县。1989年,撤县设市。2008年,黄骅市纳入沧州渤海新区。
黄骅区位优越交通便捷。地处环渤海、环京津(“双环”)经济圈核心地带。市政府所在地距北京市240千米,距天津市120千米,距石家庄市252千米。205国道和307国道(“双国道”)纵横贯穿全境,石黄高速和津汕高速(“双高”)在境内交错相通,朔黄铁路与黄万铁路(“双铁”)于其间交午而过,“双国道”、“双高”、“双铁”在境内构成三个“黄金十字”。位于市区以东45千米的黄骅港,是亚欧大陆桥新通道桥头堡。国道、高速、铁路、港口相互呼应,形成完整的公路、铁路及海洋运输网络。
黄骅资源丰富。特产以冬枣为最,“黄骅冬枣”因“皮薄、个大、脆甜、多汁”为黄骅赢得“中国冬枣之乡”的美誉。黄骅土地资源存量丰富,其中盐碱荒地和滩涂等未利用地89万亩、湿地15万亩,另有浅海(0—15米等深线)238.4万亩。黄骅东依渤海,盛产海鲜近百种,“黄骅海鲜”素以独有的品质而闻名全国,尤其三疣梭子蟹和东方大对虾更是名贯古今。为保护海洋资源,黄骅发展海水养殖业,衍生水产育苗业,而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水产育苗基地。黄骅古以盐业而兴,今日尤盛,有盐田220万公亩,年产原盐150万吨,是著名的长芦盐主产区。黄骅石油资源丰富,已探明储量在2亿吨以上,年产原油70万吨,为大港油田的主产区。朔黄铁路是西煤东运的大通道,使黄骅成为北方重要的煤炭集散地,年煤炭流转量8000万吨。2008年3月,国华沧东发电厂(黄骅发电厂)3号机组投入运营。同年,总装机容量90万千瓦的国华爱依斯(黄骅)风力发电项目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。黄骅境内有河道22条,总长543.3千米,水库2座。黄骅的资源特色人们往往概以“红黄蓝白黑”,红的是甘甜酥脆的冬枣;黄的是可供开发的未利用土地;蓝的是孕育海鲜的渤海湾;白的是享誉世界的长芦盐;黑的是丰富的石油煤炭。虽不足以道尽黄骅丰富的资源,或能勾勒出一幅五彩斑斓的资源画卷。
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234.02亿元,比上年增长13.0%,其中:第一产业增加值25.79亿元,增长6.6%;第二产业增加值101.05亿元,增长15.8%;第三产业增加值107.18亿元,增长12.1%;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0.73吨标准煤。民营经济增加值182.47亿元,比上年增长13.95%。粮食总产量300645吨,比上年下降14.4%;棉花产量4160吨。财政收入22.0亿元,比上年增长22.1%;财政支出22.09亿元,增长24.0%。城市空气质量二级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.13亿元,比上年增长16.7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1.42亿元,增长22.0%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6759元,比上年增长8.4%;农民人均纯收入9958元,增长12.5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17元,增长12.4%。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5.47亿元,比上年增长24.8%。
黄骅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2006年,河北省第七次党代会做出了“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”的重大决策。2007年2月,沧州渤海新区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。2008年10月,河北省委、省政府对沧州渤海新区和黄骅市进行了区域整合,确立了渤海新区“一市三园”的新体制。2008年12月,黄骅新城总体规划通过了河北省政府审批。2009年,黄骅被河北省委、省政府确定为拉动冀中南发展的增长极。2010年,河北省政府又将“加快曹妃甸、黄骅两个新城建设,逐步形成由秦皇岛、曹妃甸、黄骅三个百万人口港城组成的沿海城市连绵带”写入了《政府工作报告》。2011年,省委第八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“经济强省、和谐河北”的战略目标,强调“着力抓好沿海经济隆起带建设,举全省之力打造渤海新区”。黄骅市按照河北省委、省政府和沧州渤海新区港、产、城“三位一体”的战略布局,确立了围绕 “五大战略”(项目园区建设战略、城市建设战略、城镇化建设战略、沿海建设战略、民生建设战略)的工作思路,全力建设“生态宜居、服务优良、充满活力、特色鲜明,富有滨海文化内涵”的百万人口现代化沿海中心城市。